富人如何通过艺术品捞钱的
- 作者:红博会 | 发布时间:2024-03-22 | 点击量:1076
富人如何通过艺术品捞钱的
文:伢伢复盘
富人如何通过艺术品捞钱的
遇到过至少十个家长来问,说我孩子能不能去国外学艺术,或者问孩子在国内艺考不理想,想出国读纯艺术,问行不行?
我能咋说,国内学艺考没过,国外学就能一鸣惊人了吗?这概率很低啊。还有,你孩子学艺术究竟是因为喜欢,还是只是文化课不好的替补?两者差距还蛮大的。
也有的家长很诚恳,说感觉自个孩子还是有点天分的,潜心学说不定就能成。
那我问你,这个“有点”天分是有多少点,他画画成为梵高的概率高,还是学个一般专业找份工作养家糊口的概率高?
我不是泼冷水,只是觉得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人太多了,能混出头需要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缺一不可,这太难了,更何况:才华不等于财富,不能被变现的才华,还不如被埋没。
就像我小时候去学画画时特别不明白,为啥同样是有天赋的画家,梵高就能穷死,毕加索就能富死,这问题就像为啥牛郎和织女能搞对象一样令人不解。
后来去洛杉矶游览,看到了梵高的真迹,美不美且不说,就觉得哇,这颜料用的好厚啊。
同样画一幅画,别人用一斤颜料,他能用掉一斤半,家里有矿也不够烧啊,更何况他家还没矿,家住荷兰农村,生活主要靠弟弟打赏。
他给弟弟写的信里把自个描述的倍儿惨:“毫不夸张,我现在身无分文”、“贫穷让大脑无法工作”。
他弟一听,咔我哥好惨,然后每月给他寄150法郎,这钱其实不少了,当时正常的法国工人一个月赚80法郎,能养活一家7口。
他收到钱之后,每月租房吃饭花掉90,租工作室加装修再花掉几十,还喜欢喝酒、喝咖啡、抽烟和请模特再花掉大几十,空了还要去风月场找花大姐再花个几法郎,每月吃光用光,在拮据中霍霍。
一生画了900多幅油画,但有生之年只卖出过一幅画,赚了几百法郎,其余时间除了画画,就是为卖画发愁。
终于在37岁时受不了开枪自杀了,临死前悲怆的说:“我不是城市画家,我是农民画家,我不是属于这儿的。”
生前四大皆空,死后的画价值连城。
梵高《十五支向日葵》
1987年,拍出了3970万美元的价格
对比之下,小他28岁的毕加索就滋润很多,他是犹太人,出生西班牙艺术世家,很懂经营,与其说他是艺术家,不如说是商业精英+营销鬼才。
他在还没有名气的时候,做了几件事。
首先是画一幅画前,跑到法国巴黎的街头咖啡馆,和不同的人分享他即将创作的画的背景故事,先通过故事锁定一些潜在买家。
等画完了之后,他雇用几个大学生,专门去法国各个艺术馆博物馆和画廊,打听那儿有没有毕加索的画,说愿意花高价买他的画。
画廊老板嘴上说没有,但背地里会到处打听毕加索这个人。
打听和约见他的画商多了,他就集中一天时间见一批人,每次只允许一个画商进他的办公室洽谈,谈论话题保密。
屋外等待的画商们很害怕他的画被上一个进去谈的同行买走,争相出高价,这样他的画价被不停的抬高,本人名气也越来也大。
不仅如此,他还很懂创造被动收入,举个例子,欧洲胡雪岩——罗斯柴尔德家族想请他设计一个葡萄酒的酒标。
按照常理,人家给钱他画画,钱货两清很正常呀,但毕加索不,他把报酬分成两部分。
一部分是设计费,他收的少一点,另一部分算投资款,找他画logo可以,但酒庄里卖出的每一瓶红酒,他都有分成。
你想啊,正常人根本买不起他的画,但能买得起一瓶红酒啊,再加上红酒盖子上是他的画,那不得畅销死了,就这样灵机一动,躺着挣钱的渠道就来了。
就这样到91岁去世时,毕加索留下了7万多幅画作,数幢豪宅和巨额现金,遗产总值达400亿元人民币,是艺术界名副其实的首富,还是第一位活着看见自己的画进卢浮宫的艺术家。
毕加索,《拿烟斗的男孩》,1905 年
从梵老师和毕老师身上你发现没?
一个人想成功,光有才华和天赋远远不够,更重要的是其他能力,比如懂沟通、会来事,会资源整合和会自我包装,否则一律算“生不逢时”and“怀才不遇”
那也有人说:“哎呀,毕加索只有一个,知名画家艺术家还有很多呢,也不是人人都靠抬咖走红的嘛。”确实有,但那些个主要是其他人来抬咖。
这方面的行家,就不得不提我号常客——大刘刘銮雄了,他爱收藏美女和爱马仕,但更爱名画和瓷器,是世界第六大收藏家,只要是顶级画家的画,他家里都有。
去年4月,全中国人都觉得他买恒大的股票亏钱了,却没发现人家在拍卖行搞收藏品专场。
8样东西就卖了1.5亿港币,投资回报率几十倍上百倍,用他自个的话讲,”买啥写字楼也涨不了这么多啊!”
为啥他这么厉害,因为入行早啊,40年前就开始买艺术品了,那时他靠卖电风扇刚发财,赚到人生中第一个小目标,激动之下一周内买了5辆法拉利,他的发型师看到了就跟他说:
“刘先生,你买车还要买保险,还要折旧、维修,要不断的贴钱进去,我教你买样东西,不但好看还可以保值升值哦。”
原来这发型师是从内地偷渡到香港的艺术家,在他的指导下,大刘涉足艺术品收藏领域,先是买中国瓷器,随后开始买国画,20年前大笔买入西洋画。
2007年,香港苏富比拍场,刘銮雄以3920万美元(约3.0487亿港元)买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•高更的世界名画《清晨》
发型师教他如何看画买画,一幅明朝的画还会跟他科普相关的历史,他哪有心思听哦,但后来还是慢慢感兴趣了,为啥呢?因为回报率太特么惊人了。
比如30年前他花100万买入的一件瓷器,没过多久转手就有人开4000万到5000万的天价。
2000年左右,他在瑞士拍卖行的画册上见到一幅涂鸦,觉得有点意思,就花了十几万美元将其收入麾下,15年后这幅涂鸦的市场估价是1200万美金,妥妥的近百倍增值,而且还在涨价中。
当然他最得意的是投资了知名画家——张晓刚的油画。
从2000年的6千元开始扫货,到2006年一幅超过千万,六年翻了150倍,震惊艺坛,大家都说他完美收割了这个画家最大升幅的时期,就问你服不服?
为什么他可以做到这么精准呢?难不成他是艺术品投资之神?
来来来,我告诉这中间的门门道道。
假设我现在成了一代大富了,什么香车豪宅都满足不了内心的诉求,准备往高大上方向上整了,业余时间特别喜欢爱马氏——徐悲红的画,但太贵了也买不到怎么办呢?
几经打听,我知道他还有个弟弟叫徐悲黄,非常会画牛,就是不咋出名,于是不惜一切代价买走了他将近3/4的牛。
这其中最贵的一幅艺术品牛,假设我花了2000块买的,但对外号称价值一百万,然后挂在家中或是公司,逢人就炫耀和科普徐悲黄是谁,他的牛怎么怎么精美。
大家一听,哇,大富好厉害,既有企业家的实力,还非常有艺术品位。
过段时间,我把这幅画无偿捐给了知名美术馆,并让其估价1000万人民币,同时开始宣传徐悲黄的身份和故事,当然在这之前已经给足了悲红老师家属封口费,让他们不管怎样都不能说话。
随着徐悲黄老师故事的流传,他的名气也开始扶摇直上,尤其是代表作被捐赠到美术馆,得到这种业内顶级平台的背书之后,他作品的市场价值是不是上一个台阶了?
接下来只要是这人的画作出现在拍卖会,不管是哪里的拍卖会,我都会派人去现场并第一个出价,主动推高价格,甚至在有些关键场合,不惜高价拍下他的作品。
你要知道,拍卖价是艺术品唯一的公共价格指数,因为画廊交易和私人交易的价格都是不公开的。
所以无论是前期抬价,让其他收藏家高价买下徐悲黄老师的画,还是我自个花大价钱拍下,我都是最大的获益者。
因为每次拍卖价的提升,都能确保我手上那四分之三作品价值的整体提升。
用同样的方式,我捧红了徐悲黄,接下来就能捧徐悲绿、徐悲青、徐悲蓝、徐悲紫……
每一次他们画作价格的被不断拉高之后,我就再送几幅作品到权威机构进行鉴定,夸大其价值,确保其余存货的升值空间。
而其他藏家也跟我达成了一种默契,就是不会轻易出来砸场子,不会让这些人的个别作品以低价出现在市场上,因为他们敢砸我的场子,我就能砸他的场子,大家整体资产组合价值都得重创,得不偿失。
最重要的是,这种艺术市场的操控完全合法,几乎不受监管,因为谁付了多少钱,是否有不当行为都难以追溯和证明啊。
等过几年这些老艺术家们都去世了,我就再拿一两张作品出来拍卖或捐赠一番,如此可以循环往复,我的下一代甚至下下代都跟着沾光。
写到这里,你看懂了吗?顶级的艺术市场,是由富人创造并为其量身定做的资本游戏。
在这个游戏里,艺术品只是个工具,价值由极少数人决定,这些人包括并不限于:策展人、画廊老板、拍卖行和藏家。
这些人操纵着市场价格,被他们选中的人,作品价值就不可估量,否则就是一堆垃圾。
在这个游戏里,谁无法获利呢?
答案是99.9%的艺术家,因为富人只会青睐他们中的极少数,最好是已经去世的艺术家,因为去世了就无法再创作啊,那就能证明很稀缺了啊。
你活着还天天画,我哪买的完啊,买不完就给不出评估价,自然就不想拉你进游戏场子啊。
作为艺术带货界优秀代表的大刘,你只看到了他泡女明星,看到了他天天开记者会上头条,却没看到他的流量和知名度就是再给藏品做背书:
刘老板买入→看好→潜力高回报高→可放心高价接盘。
你记不记得他好几次都在说“老婆甘比炒股没亏钱,她帮我买画,还赚了很多钱。”
人家说的没错呀,港股他们两口子早就不玩了,切换场子进入流通性和回报率更高的艺术品投资领域了呀。
但人家不会承认的,他只会无辜的说:“当年以欣赏的心态买入的艺术品,大部分升值20至100倍,真是意料不到呀。”
——呵呵我信你个大头鬼。
2004年,刘銮雄花了734万买下常玉的《翘腿的裸女》,16年之后刘銮雄卖掉了这幅画,价格为1.68亿,足足获利21倍。
看完这篇,确定你家孩子还要学艺术吗?还学的话,他除了天分之外,有营销才能吗?没有,那你能把他的作品都买走,然后哄抬物价吗?
如果都做不到,那你能找到大款去认可他的商业价值吗?
如果能找到,哎呦,你都能傍上大款了,做他的上门女婿,不比做他的画画工具人更好吗?
你说是不是?
- 上一篇: 顶级收藏大咖揭秘!中国艺术品近十年发展的内幕
- 下一篇: 艺术品拍卖市场,重大转折、利好来了!